國補歸零后,特斯拉首先官方宣布減價,中國新力量則競相積極主動應戰(zhàn),合資車企也會跟著跟蹤。據新聞記者梳理,目前為止,包含問界、小鵬、零跑、極氪、蔚來、廣汽埃安、飛凡、沃爾沃、五菱宏光MINIEV等多個品牌車已選擇追隨特斯拉減價,一場驚天動地的油電車型減價潮已拉開序幕,但也業(yè)內人士憂慮,這將會進一步加劇汽車制造業(yè)“競爭”。
2月21日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走訪北京市好幾家車輛4S店了解到了,各大品牌實施了多種多樣營銷對策,減價方式和宣傳口徑也是五花八門,比如有些代理商聲稱“清除長庫存報表展示車”,有些則表明“領到了國家補貼讓價顧客”,也是有生產廠家直接表述“官降限時特惠,購買到即掙到”。
“2023年新能源車直接進入大比拼費用和體量的環(huán)節(jié),具備低成本優(yōu)勢品牌即將迎來發(fā)展契機,邁向贏利的前提條件就是銷售量?!钡禄悄苤圃炫c交通出行產業(yè)鏈合作伙伴張帆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說,“目前,除了自身有著閉環(huán)控制產業(yè)鏈的比亞迪敢不讓步,絕大多數汽車企業(yè)只能挑選‘減價保質保量’,確保先立于不敗之地不會被銷售市場弱化,再虛與委蛇追求完美收入支出直到贏利?!?/p>
市場的需求“提前透支”?
《證券日報》新聞記者梳理汽車企業(yè)數據信息留意到,1月份,除開比亞迪完成銷售量同期相比正增長外,銷售榜單前10含有9家汽車企業(yè)同比增加均是負數,乃至絕大多數合資車企也出現40%以上持續(xù)下滑。
據觀查,做為“兩田一眾”最重要的沖銷量車系,豐田卡羅拉、RAV4、廣州本田CR-V,1月份銷售量同比下降超60%;本田雅閣、凱美瑞銷售量同比下降45%。而公眾的速騰和朗逸,銷售量同比下降超出35%。
新能源車層面,在今年的1月份,新能源技術市場份額雖維持在24.7%的高位,但是卻少見地出現產供銷降準降息。在其中,新能源技術產供銷分別是42.5萬臺和40.8萬臺,同比均降低近50%,同期相比則展現個位降低。
“除開官方網減價外,買車也有兩年免息、10年或者20萬多公里三電質保期等特惠?!贝饲埃本┏枀^(qū)某廣汽豐田汽車4S店的業(yè)務員告訴記者,現階段,bZ4X生產廠家打開狂降3萬余元特惠購主題活動,起售價已降低至16.98萬余元?!敖趦?yōu)惠促銷非常多,幅度也是非常大的?!?/p>
做為最開始追隨特斯拉減價新能源汽車知名品牌,AITO問界的減價幅度也很大。在實地探訪中記者了解到,在華為體驗核心內存放的AITO問界車系較先前減價2.88萬元至3萬元不等,但這好像并沒有明顯推動AITO問界銷售業(yè)務。
新能源汽車取代加速
從2022年中國銷量份額來說,電動車型針對汽柴油車型取代正在加速,導致大部分合資市場占有率下降,自有品牌市場占有率趁勢提高。在比亞迪和特斯拉所推動的“油電實價”競爭戰(zhàn)略下,以前銷售量名列前茅傳統(tǒng)合資現如今遭遇的沖擊性更高。
在此背景下,汽油車企也下大氣力進行電動車型的開發(fā)、推廣宣傳推廣。但是,傳統(tǒng)車企的純電動車型在這個市場終端設備主要表現并不是很好。雖然它在品質管理、售后服務與服務方面擁有知名車企的優(yōu)點,但是具體到產品競爭力,銷售市場有一種聲音覺得,其三電技術、設計方案、配備、續(xù)航力等方面與新力量參賽選手對比并沒有太大優(yōu)點,與此同時價格也是沒有誘惑力。
在張帆看起來,目前擺放在汽車企業(yè)眼前這個選項并不是很多,要不持續(xù)跟進價格競爭,賠本拼耗費。要不緊咬價格政策沒放,以價導量,穩(wěn)健發(fā)展。但是就目前而言,第二個選擇項好像風險性更高。
“對于減價后前景如何,還要等候銷售市場揭曉答案?!睆埛砻?,2022年一部分汽車企業(yè)曾欲根據放棄銷售量,鎖住高市場價來達到經營收入的保護。但事實是“保價費縮量下跌”的思路并不是奏效?,F如今,每家汽車企業(yè)用實際行動說明她們選了“減價保質保量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做為動力鋰電池所需要的原料,工業(yè)級碳酸鋰價格已經自去年11月份近60萬/噸歷史時間高些,下挫迄今年2月21日的42.9萬余元/噸,下滑達到28.5%。動力鋰電池占有電瓶車成本費用的40%至70%,假如原料價格可以繼續(xù)下挫,也為汽車企業(yè)降成本帶來更多室內空間。
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特別提醒:如內容、圖片、視頻出現侵權問題,請發(fā)送郵箱:tousu_ts@sina.com。
風險提示: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,不構成投資建議,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。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、圖片、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,僅供參考使用,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。
Copyright ? 2013-2023 數字化報(數字化報商業(yè)報告)
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,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,提供商業(yè)信息服務
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(杭州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